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座冷庫
紅薯儲藏保鮮是紅薯種植戶關心的問題:紅薯在過冷 、 過濕的環境中易腐 爛 , 過熱的環境中易生芽 、生 病。
因此紅薯的保鮮至關重要,選擇紅薯冷庫儲藏時儲藏方法是什么?保鮮溫度、濕度及時間是多少?下面詳細介紹紅薯冷庫的儲藏方法。
紅薯在冷庫(下文著重介紹保鮮冷庫儲藏紅薯)的儲藏流程包括:紅薯采收—紅薯的分級和愈合處理—紅薯保鮮冷庫庫內管理工作
一.紅薯采收
紅薯是天性喜熱的農作物,田間溫度20℃以上時紅薯生長旺盛薯塊也快速膨大。當田間的氣溫15℃時,紅薯生長緩慢。根據紅薯的生長特性,當氣溫低于15℃時,即可采收。
采收過早或者是氣溫過高會造成紅薯減產,保鮮也會受影響。采收氣溫過低,紅薯會凍傷不利于后期儲藏。所以紅薯的采收時間可以安排在10月份10號—25號。收獲當天稍經晾曬就要裝筐(箱)包裝好,不能在外過夜,以防夜間低溫遭受冷害。也不能受雨淋,破傷淋雨的紅薯容易腐爛。
采收時建議人工采收,做到“輕挖、輕運、輕放”三個原則,避免采用機械設備采收,防止和機械損傷薯塊(損傷的薯塊易遭病原菌侵染而導致腐爛)。
二.紅薯的分級和愈合處理
紅薯采收后要做好紅薯分級工作,剔除有病蟲害的紅薯,選擇大小適中(一般為中等的)、無傷、無病的優良薯塊進行貯藏。
并將有損傷的紅薯皮(紅薯在收獲時皮薄而脆,很容易脫皮和發生斷折損傷)立即進行傷口愈合處理。
——愈傷。因為紅薯在收獲時皮薄而脆,很容易脫皮和發生斷折損傷,這是采收和搬運過程中難以避免的。特別對于那些收獲時或收獲后短時間受冷的紅薯更為重要。經過愈傷的紅薯可以增強對黑斑病和軟腐病的抵抗能力。愈傷處理的具體做法是,采收后立即在溫度為30~35℃、濕度為90%~95%的條件下,處理4~6天,失水率2%~6%,這樣可使紅薯被破壞的表面保護結構得以恢復。如果愈傷時溫、濕度高于或低于上述條件,愈傷進行得緩慢或根本不能愈傷。愈傷處理應在紅薯采收后立即進行,從采收到處理相隔時間越短越好。愈傷期間還要注意保證足夠的通風,防止CO2積累或缺O2,或產生凝結水。此項工作應在紅薯貯藏地進行,以防第二次搬動,再造創傷。
1.冷庫設備檢修
貯藏前需要試運行制冷設備,通過運行檢查和修理設備,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2.冷庫的清潔與消毒
儲藏前將冷庫內部清潔干凈,并消毒滅菌處理,防止后期儲藏發生病害。消毒可采用臭氧化氣體消毒:每100立方米庫容配置5克/小時的臭氧發生器,濃度維持7~10ppm,熏蒸8小時以上。
3.紅薯保鮮冷庫貯藏溫度、濕度要求
(1)溫度 紅薯貯藏的適宜溫度為10~14℃,溫度過低會遭受冷害,使薯塊內部變褐變黑,煮熟后有硬心并有異味,而且后期極易腐爛。溫度過高,薯芽開始萌動、糠心,加速黑斑病和軟腐病的發展。
(2)濕度應控制在80%-90%。 當窖內濕度低于80%時,薯塊內的水分便往外蒸發,致使薯塊脫水、萎蔫、皺縮、糠心,食用品質下降。相對濕度超過95%時,則薯塊退色褐變,病原菌繁殖,腐爛率上升。紅薯入窖時含水量如超過70%,應敞窖通風,排濕降溫。
(3)空氣成分薯窖內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.5%,否則易導致薯塊缺氧呼吸,輕則喪失發芽力,重則缺氧“悶窖”,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爛。